close

家長們常有的疑問~「我們常說要誇獎孩子,但一直誇獎孩子,到底對

不對?」誇太多怕孩子因而驕縱自滿,甚至不懂面對挫折;誇得少又怕

孩子缺乏自信;到底,家長該如何面對孩子的小小成就與挫折呢?很多

老師感到現在的孩子很容易就放棄,對未知也沒有好奇心;其實,這樣

的情形可能與誇獎不當有關!



※2情況 透視誇獎不當後遺症


情況1、佑佑在接受老師的誇獎之後,每次要回答老師的問題時,語氣反

而帶著懷疑及畏怯,而且眼睛一直留意著老師的反應,深怕再得不到老

師的讚賞。

情況2、千千因為常得到誇獎而對自己的成就標準要求很低,當面臨困難

時,常常不願意嘗試去突破或解決,感覺千千對事物探究的熱忱度及堅持

度變低了。



◎專家Point!


●否定蓋過肯定的頻率過高 孩子患得患失

浩恩托兒所所長馬文華表示,以上兩種情況在她看來都產生了誇獎不當

的後遺症。當一個孩子過份留意老師的反應,往往都是不太正常的現象

。像是第一個情況會導致孩子患得患失;因為擔心回答錯誤所換來的是

沒有誇獎,甚至是被否定。當孩子做不好的時候,要是成人出現負面(

否定)或不適當的話語,或者態度上比較極端,潛在中其實會帶給孩子

競爭與比較的感覺,也讓孩子產生一種認定,即「我要有好的表現才會

有人喜歡,別人也才會肯定我;所以我一定要回答到老師想要的答案,

老師才會喜歡我。」


這種孩子覺得來自人際關係的肯定是得來不易的,於是目標變成「我一

定要有所表現!」這樣的想法導致學習中會不斷尋求成人的眼光,希望

能得到被認可的感受,以致於無法專注於學習的本身和過程。同時,爲

了保住先前被讚美的面子,之後最好就不要回答,或是想很久才回答,

也能避免挫折與難堪。所以這類孩子遇到挑戰就容易退縮和懷疑,甚至

自我防衛。若孩子本身缺乏自信,當大人的誇獎中夾雜其他成份時,便

更容易使其覺得被否定。



●大小事通通誇 孩子失去嘗試力


第二個情況裡的千千,就是屬於容易放棄型的孩子,表示她生活中不論

大事小事都容易得到他人的誇讚,不管這個讚美是真誠的還是敷衍的、

是籠統還是具體的,能夠得到誇獎的機會都不虞匱乏,甚至有誇讚到氾

濫的情況。相對而言,因為誇獎得來容易,所以孩子做每件事不會用全

力。有好的表現也好,沒有也無妨,孩子變得無所謂,就是因為太容易

就可以得到人際肯定。


但是,因為這一類的人際肯定裡,包含很多空泛的誇獎,雖然堆積了孩

子的自信心,不過這種自信心是屬於虛構的,或者說是不夠穩妥的。就

是因為自信心很虛浮、很脆弱,所以面對事情時,遇到困難就很容易退

縮逃避。當聽不到讚賞時甚至出現自信心的瓦解,變成孩子會去倚賴他

人的誇獎,沒有的話信心就會崩潰瓦解。 


◎誇獎的頻率

一個肯定換成兩個否定就變成負的,而當這些否定會直接傷害到孩子自

尊時,之前的誇獎就被抵消甚至變成負分。某些人在人際互動當中常懷

疑和退卻,往往都有這樣的前因後果。一個曾經對孩子努力動機產生加

分效果的誇獎,若之後成人對孩子挫折有不當處理時,效果就會打折。




※重點學習誇獎藝術 


keypoint1.方式~語氣動作間的小默契


在語言上包含了語氣和動作,對年幼的孩子來說語調可能要誇張一些,

畢竟誇獎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感受到一種鼓舞。除此外可用手勢,意在

不言中也常有好效果。尤其在孩子完成一件事情的當下,用簡單的手勢

表示鼓勵,對孩子的意義卻可以很大。幼教老師常和孩子有些固定的暗

號(有時會更新);家長與孩子相處下來,同樣地也可以去拿捏哪些狀

況與方式會讓孩子受到鼓勵。


比如幼幼班和小班年齡的孩子吃飯通常需要餵,或遇到年幼孩子忽然吃

不下或吃得很慢的時候,爸媽可以適當的方法去協助,而非一昧地幫。

家長把食物切成適口小塊,再讓孩子自己去完成整個吃飯程序。待孩子

吃完以後,可用孩子會喜歡的驚訝表情(我都沒想到你竟然吃完了!)

,或者說:「你靠自己吃完了耶!」用肯定孩子完成一項事情的陳述來

代替過多含有褒砭性質的語句。



keypoint2.原則~所見所感說給孩子聽


一要快速即時。特別是年齡小的孩子,常常做了什麼事隔一段時間就忘

了。在孩子完成小小成就的當下,適當用語言鷹架的不斷地支持孩子。

但是誇獎的態度要很真誠,要知道孩子是很敏感的,他們看得出來大人

的誇獎是否出自真心或敷衍。

第二要具體。誇獎的內容越具體,表示對誇獎的內容已完整思考過,也

就不容易流於形式。馬文華所長並舉了一個實例:美勞課程結束後發現

一位小女生一直在尋找自己的作品被放到哪兒去,看得出很在乎那個東

西。那時所長剛好走過去,就問這個小女生說:「妳的畫是哪一幅啊?

我好想欣賞一下。」那個當下對這個孩子來說就是一種鼓勵。所長並沒

有提及畫得好不好,只表示想欣賞作品的心情。等到看到圖畫時,也沒

有說畫得好漂亮;只是將畫裡的細節說出:「哇!妳這邊畫一顆氣球;

有一顆氣球就這樣高高地飛上天空;這邊的房子也是高高的;氣球跟房

子都跟天一樣高了呢!」沒有褒砭,但具體描述所見;前面真誠的態度

加上後面“真的看見”孩子在畫什麼,對孩子來說反而更重要。除此之

外,看到孩子幫助別的孩子的行為後,告訴孩子:「我剛才看到你幫小

星把茶杯拿過去放好喔」諸如此類的「承認」,在誇獎當中是很重要的

元素。



Keypoint3.時機~誇獎前先想想要避免的時機


馬文華所長提到,要談哪些情況需要誇獎,不如先講那些情況要避免誇

獎。她不太贊同對孩子的人格、智能或天份多作論述,因為這些都是孩

子無法去控制的,比如聰不聰明、漂不漂亮,或是有沒有天分。雖然這

類誇獎在跟孩子的互動中很難完全避免,但建議儘少去說。


至於哪些情況應該去鼓勵跟讚美呢?當孩子慢慢建立起內在的能力時,

家長就可以在一旁鼓勵;像是努力的程度(每個人能力發展速度不同)

、能力的控制、對人事的態度心志(如:慷慨熱情)等,都是可以誇

獎的範圍。針對孩子可控制的部分作誇獎,對孩子的能力就有增強的

力量。當一個孩子完成一件事或一個作品時可以說:「哇,我看到你

很賣力地完成一個作品」或者說「你做得好仔細」,誇獎他付出的過程。


另外,馬文華所長也提醒,品德跟人格是有差別的。像是「你這個人

很壞耶」或是「我看你就是改不了你的本性啦」此類是對人格的汙蔑

,需要避免去說。當孩子有好的品德,像是「你很勇敢」,或對人有

尊重的態度、對一件事情很堅持或很有熱情時,就算在爸媽的角度看

來做得不好或不夠標準,還是可以對孩子的意願作誇獎。



Keypoint4.成份~小心造成反效果的語言


很多習慣用語要很小心使用,因為其對孩子潛在心理或自我形象的建

立上,確實會造成影響。馬文華所長提供了以下的語言常例:


◎NG!


●主觀式

孩子有好表現時對其行為不但表示讚許,甚至在讚許裡對孩子的人格

或智能都一併表示欣賞而給予褒獎。

Ex.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!or 妳真是有天份!



●條件式

這種也就是威脅利誘。前面聽到好像是鼓勵,後面的話語卻變質了。

馬文華所長提醒,所謂鼓勵,就是真的要成為孩子內心力量的來源,

而不是後面附加的東西。所長也笑說,當然「利誘」有時難免會小用

一下,但千萬不能習慣成自然。孩子做一件事時應注重內在能力的展

現,如果一直用東西誘惑,孩子變得只會為了物質而做事,這就成了

可怕的後果。 

Ex.只要你做到什麼,我就給你什麼。

Or 你一定會做好的;否則... / 如果沒有做好,就...



●嘲諷式

這就是最能造成反效果的語言。如果是在孩子真的做不來、能力尚未

到達的時候,而家長言語讓孩子覺得相差父母期望太多,真的會造成

孩子很大的自我否定。 

Ex.這很簡單啊,你應該要會的啊! Or 你不是應該很厲害嗎?你上

次表現得比較好啊!



●比較式

鼓勵或誇讚言語中帶著比較的類型。也許後面那句話聽來是很有鼓勵

性質的,前面卻加進一個人來跟他比較。

Ex.你看,某某某都做到了,我相信你一定也能做到!



※適當鼓勵與配套措施


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和誇獎的關聯

馬文華所長說明,真正的自信應是孩子對自己能力的掌握及對自己狀

況的了解,也就是自己認定能夠做到什麼,而實際上也真的能完成的

情況。而虛浮的自信通常產生於沒發生什麼特別事情時也被誇「你好

棒」的情況。這樣雖對某些自我形象的建立有一定的好處和效果,但

誇獎的內容和事實相差很大或是沒什麼關聯的話,只會讓孩子的自信

心無意義膨脹。於是當孩子碰到事情或問題時,反而對自己的能力沒

有把握去解決或克服。所以家長適度的誇獎和孩子真正自信心建立與

否很有關係。



◎鼓勵&誇獎的可能差別

鼓勵與誇獎皆為對人的認同。只是大部分的誇獎是針對已經做完的事

情,回饋好的結果,可說是錦上添花。至於鼓勵則通常發生在孩子還

沒行動的時候,常常孩子會在做新嘗試前出現負向情緒或怕自己做不

到或做不好,這時候就該給予孩子鼓勵,讓孩子肯去試,所以鼓勵就

像是雪中送炭的鼓舞。諸如「你可以做到的!我知道你有這個能力的

!」,表達成人對孩子的信任。比如在孩子只對爸媽打招呼時,跟孩

子說:「你這麼有禮貌,我好欣賞你」。然後,再跟孩子說:「如果

你能再主動問候其他人,那你就是超有禮貌的小孩!」給孩子一個美

景和正向增強的力量,就是鼓勵的一種用法。



◎孩子遇到困難時,請記得同理孩子

孩子在面對難題或有困難發生的時候,成人除了要多角度去看孩子也

要容易去同理孩子。成人世界待久了,常常就變得比較主觀;在孩子

發生事情時,用大人的態度及視角去評斷。但大人要換個角度想,當

小孩子面對無法處理與解決的事情時,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困難,而

且容易會因此心情不好或情緒受到影響。

同理說易行難,而且同理心不等於同情,而是可以轉變到對方立場去

想為什麼。很多對大人來說很簡單的事情,如穿洞,對孩子來說卻是

很多的第一次、也是她/他跨出的第一步。同理之後的安慰是很必要

的,先打氣加油,即使是很簡單的一句話:「我知道你這樣子很難過

」,把孩子的感覺說出來,讓他知道有個人還是知道自己的感覺是什

麼。

同理不是憐憫。憐憫可放在心裡,家長若把憐憫太過於表露於外的話

,就很容易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可憐。比如和孩子說「你這樣真的好可

憐喔!我怎麼會都沒注意到你呢?真的太可憐了... 」孩子就容

易對自己產生憐憫心態,也容易去尋求他人的憐憫,希望他人來可憐

自己。所以家長也要避免不當的憐憫表現。



◎重要的是多角度去看!

相信家長有時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缺點或偏差行為,也因此誇獎不下去

;這時就要以理智告訴自己,人本來就有很多面,這面不好,一定有

其他好的一面。當父母要抓狂時,記得要學習用多角度去看、去想孩

子的優點。



◎幫助孩子找出優勢

找優勢在孩子面對困難時是很重要的技巧。比如孩子很難學會自己綁

鞋帶時,與其為了穿鞋而彼此僵持,不如先買一雙母子粘的鞋子讓孩

子自己穿脫,一方面讓孩子發現自己穿這種鞋時其實可以穿得快、穿

得好,另一方面也可減少過多的挫敗感。像這樣幫助他找到一個和目

前困難很相近,但卻可以馬上解決部分問題的方案,就可當下增強他

們的信心;後續再討論還可以如何解決這樣的困難,在互動中引導孩

子找出不同的方法,並鼓勵孩子多方嘗試。在試的過程中可能會一直

碰到新的困難,這時成人語言上的鼓勵就不能少;另外也可製造一些

成功的情境,或在同學面前誇獎,使孩子產生榮譽心,對孩子來說也

是很好的能量來源。



●實例分享~正向經驗代替失敗次數

怎麼樣都不敢從高的跳箱跳下來的孩子,因為大人觀察到他曾經從高

的滑梯溜下來,所以讓孩子用溜的試試看。在孩子溜下來的時候,順

勢跟孩子說: 剛剛從那麼高的地方你都有辦法溜下來,說不定下一

次你就可以用跳的了!或是接著說: 下一次等你準備好說不定就可

以了! 在孩子得到一種信心的時候就把另一個相關的期待給他,也

就是用這一次成功經驗去連結先前困難害怕的感受。 



◎鼓勵、引導 代替「孝子」爸媽

馬文華所長再次建議父母,當孩子遇到挫折時,父母不要流露過度的

憐憫。還有,別幫孩子先打退堂鼓!因為有很多父母會心疼孩子,當

孩子碰到一些挫折時,很容易就去幫孩子收山,去說類似「那就算啦

」之類的話。最常見的就是當孩子跟同學出現人際方面的狀況時,雖

然有的父母會去做好的引導,但對很多父母來說,最喜歡也最方便的

方式,就是直接跟孩子說「不要再跟他好了啊」,馬上幫孩子想方法

或做決定,讓孩子在人際關係中自動退出,這些都不是好的方式。當

孩子遇到挫折時,最好的辦法就是成人會去同理他、幫孩子找出優勢

,累積成功的經驗。熱情的鼓勵,是從父母本身的態度表現出來的;

挫折不來則已,一來就讓孩子覺得這是個學習的好機會,而父母和孩

子一起想辦法,思考多元的解決方式,就是誇獎這門課的期中考!



採訪撰文/彭紹怡

諮詢/台北市士林區浩恩托兒所所長 馬文華

資料來源:
http://www.wo-men.com.tw/article.aspx?cid=63&id=1282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nnie520st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